词中的“小令”之所以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以为是因为它短,对付起来相对比较容易。这个“令”字起源甚古,颇有些来历。“令”是“酒令”的简称。“酒令”是古代宴会中的一种风俗。吕后用这办法镇压臣下,使他们绝对服从,所以赴吕后宴会者无不惶恐不安。到了唐代,贵族请客以歌女行酒令,比前朝文明多了,办法是让她们唱些曲子以劝客人饮酒。在行酒令时所唱的曲子即是“小令”。
词中的“小令”之所以受欢迎的一个重要原因,我以为是因为它短,对付起来相对比较容易。
一般说来,词以长短可以分为三类:“慢词”最长,自九十至二百多字,故亦称“长调”;自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五十九字以内为“小令”。
为什么较短的词被称为“小令”呢?
这个“令”字起源甚古,颇有些来历。“令”是“酒令”的简称。“酒令”是古代宴会中的一种风俗。《史记·滑稽列传》的淳于髡说到“赐酒大王之前,执法在傍,御史在后”,这句话中的“执法”和“御史”就是执行“酒令”和“纠令”的。据说汉高祖时吕后请群臣喝酒,酒令严如军令,违令者当时就被杀。吕后用这办法镇压臣下,使他们绝对服从,所以赴吕后宴会者无不惶恐不安。
到了唐代,贵族请客以歌女行酒令,比前朝文明多了,办法是让她们唱些曲子以劝客人饮酒。在行酒令时所唱的曲子即是“小令”。唐人孙棨[qǐ]的《北里志》介绍歌女时说“天水仙哥善谈谑,能歌令,常为席纠”。“席纠”即古代的“执法”和“御史”。
诸君欣赏下北宋词人晏几道的一首《鹧鸪天》,这首词就反映了这种情境,其词如下:
小令尊前见玉箫 银灯一曲太妖娆
歌中醉倒谁能恨 唱罢归来酒未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