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容
当前位置: 首页 美容百科

留得残荷听雨声诗意图(无边诗境入画来)

时间:2023-08-15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1 栏目名: 美容百科

支英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书画本为一体。从王维开始,诗的情怀进入了绘画,逐渐成了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他的这种“诗画”特质,是通过精严的创作呈现的。在他的古人诗意作品中,人物无论大小,都是作品的中心。而画中的苏东坡,面容清和舒畅,神色坚毅,表现出乐观、豪迈的人生态度和丰富深厚的内心世界。

支英琦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书画本为一体。墨写古人诗意,图说文人情怀,是历代画家乐此不疲的雅事。诗情画意的场景是悦目怡情的:高士踞坐在松下听泉,有鸟群飞翔在雨雾缥缈处,蜿蜒的山径走来携琴的旧友;或者,是一叶小舟荡于绝壁下,留白的地方不着一痕,山水云气里已经是涛声如震……诗中有画,所以高山水流,曲径通幽;画中有诗,所以微花低吟,竹叶有锋。诗情画意的笔墨交融,给中国人一方彼摄相因的精神桃源,人与万物自然生息,天下灵性往来加持。

这样的画面看得久了,不知不觉就走回了古时的文人情态,明知做不成画中渔樵,也痴情于那种行走山林的潇洒通脱,心甘情愿在诗画中安妥心灵。同时,这样的画面看得多了,内心深处也会生出许多怅惘:同样的词意,同样的笔墨,经过历代画家的皴擦渲染,渐渐地成了一种程式化的构图。特别是今人画的古人诗意图,笔墨还在,图形仿佛,但缺少了文化的神会与精神的体贴,也就缺少了情感的蕴涵和人格的风标。就好像在嘈杂的商场里听到一首古琴曲,音韵仿佛,情态不复,心中终是惘然。

惘然终归惘然,无奈内心里终是不甘,期待着还能看到让人心旌摇动的诗韵丹青,能谛听诗画中几不可闻的妙音天籁,洒落如光风霁月,依然可入我眼我心。

也许是天随人愿吧,庚子深秋,与王明明先生等一众好友偕游闽浙,每日流连山海之间,看溪涧水流,鸟飞花落,倾听岁月深处风声入林,恍惚间,已然循着溪山往迹,走回了唐宋的诗词胜境。那天午时,我们漫步在雁荡山径,秋色澄澈,鸟去林寂,明明先生拿出随身携带的IPAID,给我看他刚刚完成的100开古人诗意图册。一幅幅图画次第展开,即使是隔着电子屏幕,那久违的文人气息也已随着墨色淋漓于眼前。静穆的空谷中,小龙湫滴滴答答的流瀑宛若谁在吟诵: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多么美好的画面:春天的山谷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着花瓣。月光像瀑布一样,从四面八方泻落下来,月色与水光一起升腾,竟然惊动了栖息的小鸟。山涧中鸣响的是鸟鸣?是水声?还是西人德彪西的《月光曲》?朦胧的月夜里,依然可见坚韧的荆蔓,在乱石间无拘无束地丛生疯长,喻示着生命的势力。

——这是王明明的《鸟鸣涧》。他以大写技法营造出瀑布形态的千变万幻,再把飞鸟、山涧、藤蔓和谐地纳入观者的视野 ,物象丰富而不芜杂,笔墨致密而又灵秀,给人一种沉静悠远、清寂恬淡的精神享受。在这里,他不是简单地以水墨摹写王维诗意,而是以水墨作为语言,在情感的深处和文化的高处,同王维进行的时空对话,是古今文人的精神抵牾与融通。在他的笔下,诗与画是一个香世界里的两茎幽兰,含道飞舞,彼此相应,在寂静的山谷里超然逸出。

在当代画家王明明的情感深处,是和唐代诗人王维灵犀相投的。

在中国文化史上,王维最重要的成就是开创了诗情画意的境界,诗与画在意境上的交融,形成了气韵生动的美感。从王维开始,诗的情怀进入了绘画,逐渐成了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而在王明明这里,他把诗意融入画境,诗的蕴藉简远,洇化为画的含蓄丰富,形成了清旷辽远的意境之美。在他画王维的另一首诗意《竹里馆》中,月下操琴的高士与竹簧扶疏的场景水乳交融,积尘的心绪,似乎早已被皎洁的月色洗得清凉透亮------这样的画面情境,和王维的诗意美学是一致的:淡远、和谐、深厚,似山野天籁,又不乏人间烟火,有形之象的背后,是意味无限的世界。

本来,王明明就是一位传统文化观念极强的画家,他执意在传统文化的大背景下探索现代国画艺术发展的脉向。这些年来,他把目光略过旗帜招摇的当下向古代回望,在文人先贤的生活场景里,找到了水墨精神的栖园。在他的100开古人诗意图中,这种怀古的情思,更是变成了溯古追今的文化对话:李白的浪漫高韬,杜甫的感怀济世,苏轼的洒脱豪迈,陶潜的隐逸闲适,成为他笔墨里一个个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那些形象,更像是一个个具体可感的老朋友,仿佛拍拍手,就能栩栩眼前: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于是,才饮下杜工部新焙的热酒,王明明又酩酊大醉于李白的《将进酒》:

你看:滔滔黄河水,从天上银河泻落而来,画面上满是岁月翻滚的波痕。岸边巨石上,李白站成了一尊雕塑,他举杯向青天的姿态,从唐朝至今,陶醉了千年时光------在这幅画上,黄河水占了上方四分之三的篇幅。画家将李白安置在浊浪排空的空间环境里,以简劲的线条和有力的皴擦,烘染出诗人浪漫高韬的精神空间,那种“会当一饮三百杯”放浪不羁的意象扑面而来------

许多年前,我曾经在黄河壶口瀑布久久伫立,任凭飞溅的水雾凉凉地吹湿身体。我感受着岁月的风声、大河的呼吸、那些幽寂至深处的生命天籁,让我泪流不止。在王明明的《将进酒》诗意图里,我再一次感受到了黄河的抚摸,体会到冲击心壁的浪飞涛渲——这是那些矫揉造作的图式化制作所无法带给我的真实的内心感受。

法国作家雅克·马利坦曾说过:“诗是所有艺术的神秘生命。”诗歌可以激发艺术家的灵感,一幅好的诗意图创作,会把诗人、画家和观者的情绪调动起来,产生审美的同频共振,诗即是画,画即是诗,人在画中,画在韵里。这是一种妙不可言的审美享受。

王明明先生无疑深谙此道,在他的古诗意作品中,时刻洋溢着深厚蕴藉的文化关怀与浪漫超逸的诗意精神。他充分认识到“诗意”对中国画创作的重要价值和意义,注重“引诗入画”,对历代诗人名作精读细研,其间,加入了他对历史、社会、人生、自然的感悟和体会,融入了即时的自我精神情感。在创作中,王明明乐于通过独出己意的构图深化诗歌的意境,并通过画意强化诗境。 这样一来,他的绘画在立意、造境上局呈现出浓得化不开的诗意氛围和哲思境界。

优美的诗词审美意境、浪漫的抒情基调和强烈的主观表现色彩,构成了王明明绘画独有的特质。他的这种“诗画”特质,是通过精严的创作呈现的。

与一般意义上的文人画不同,王明明很少“逸笔草草”。 他的作品最突出的特点之一,就在于通过精严的笔墨所表现出的深厚精神内涵。比如在贾岛的《寻隐者不遇》中,松树是画幅的主角,他用浓墨重写出遒曲攀延的古松,以细笔略写出松树下童叟两人,老者颔首询问的姿态与稚童认真回答的形貌相映成趣。而顺着童子手指的方向,用淡漠晕染出深深的云雾,那里,是一个虚静廓落的世界------这幅作品,造型严谨而不失空灵,法在其中又不失于度。可以说,王明明的每幅作品,都是妙设巧造的结晶, 他用笔随意,墨气沉稳,笔简神完,线条有力而飞扬不张。他追求含蓄而丰富的画面韵味,意境清旷苍秀,含蓄悠远。

在创作中,王明明特别注意人物与景物的情绪贯通,以景物烘染人物的内心情感,同时,以人物的情态“传染”给自然,赋予景物以生气。在他的古人诗意作品中,人物无论大小,都是作品的中心。所以,他特别注意把握人物的内在情感,把生动传神的形象放置在自然环境里,恰到好处地展现出中国绘画天人合一的思想。在《赤壁怀古》中,一截森严的石壁屹立在画幅的右侧,任凭滔滔东逝的江水不断冲击。一条小船从迷蒙的远处划来,船上人意态从容,遥望远方,若有所思-----浩渺的江天、静默的石壁、移动的船和吟咏的人,构成了一个和谐的世界。而画中的苏东坡,面容清和舒畅,神色坚毅,表现出乐观、豪迈的人生态度和丰富深厚的内心世界。在这幅画里,我还似乎看到了画家王明明寄寓的隐逸之思与超迈之情——你看,云雾远处的繁华、富丽、诱惑,苏东坡都弃绝了,他选择的是摆脱滞碍,没有约束的自在优游。人生沉浮,世事莫测,我自乘一叶扁舟,任风吹,随浪摇,吟风啸月,随意西东。性灵的自由,意志的恒定,精神的充盈,在这里都俱全了,仰天一啸,就是“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多么畅怀的情境,艺术家王明明真的是醉了,他沉醉于唐诗宋词的阆苑,和神交已久的老朋友们,或竹林清谈、或渔隐汀州,或抚松望月,或对酒当歌。在这样的太虚境中,人生的一切浮华都开始退隐,心灵进入廓落通透的大宁静。

然而,神游于古人诗意中的王明明,和他的跨越时空的好友们一样,内心深处其实是孤独的,他们也想家了。

在中国的优秀古诗词中,怀乡,是永恒的主题。人生就是一段旅程,仕进和归隐,一直是文人士大夫们殊途同归的理想选择,而故乡,就是他们安妥身心的归园。故乡,是远行者窖藏的老酒,一旦喝下去,吟出的就是剑气和月光。

王明明的故乡是山东蓬莱,那是一个仙气缭绕的地方,但他并没有在那里生活过。蓬莱,是他籍贯中的故乡。在他图写古人诗意的作品中,我们清晰地看到,他一直在苦苦寻找着心中的故乡——他画陶渊明的《归田园居》,良田美宅,隐约雨雾中;他画王安石的《菩萨蛮·数家茅屋闲临水》,几间茅屋临水而驻,“何物最关情?黄鹂一两声”;他画韦应物的《滁州西涧》,一叶小舟,飘摇于画幅的右上角,那幽草丛生的野渡不就是他的出发地?

对于艺术家王明明来说,故乡,不是一个明确的地理概念,而是一个精神故园,他的故乡是“明月何时照我还”的瓜州,是“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赤壁,是“洞在清溪何处边”的桃花溪……他画“明月松间照”的松,画出一派凌然迎迓月光,那是故园人格高标的象征;他画“立根原在破岩中”的竹,清正有节,飒飒有姿,那是故园潇洒高逸的象征;他画“一览众山小”的泰山,层叠的岩石如骨骼强健,那是他仰之弥高的伟丈夫。

沉醉于古人诗意中的当代艺术家王明明,有着异于常人的文化清醒。他透过诗化的场景,为我们展示了一种传统古典文化的存在,呈现了一个天人合一、可以安妥灵魂的文化故园。有了这个故乡,不管你身在何处,都是神怡气定的。而这,或许就是王明明古人诗意图系列作品真正意义所在。

在一个喧嚣浮躁的季节里,看王明明的画,感觉好比走进自然的山野,秋水澄澈,朗月清风,一条幽寂的小路,通向鸟群归栖的树林。林尽水源处,天光如水,桃花灿烂。那是我们世代耕作的物质家园,也是精神的诗意归宿。

归去来兮,田园将芜,胡不归?

作者与王明明先生(右)于泰山

壹点号支言画语

    推荐阅读
  • 如何合理的科学的进行减肥(科学减肥就是用科学的方法来减肥)

    运动减肥"减肥一定得有计划"运动尤其是有氧运动是最有效、最健康的减肥方法。慢跑40-50分钟骑自行车1小时-75分钟散步1小时-1个半小时快走,走步机40-50分钟游泳30-40分钟爬楼梯2000级跳绳30-40分钟有氧健身操40-50分钟运动减肥的时间一定要安排在空腹时,因为此时运动所消耗的能量主要由脂肪氧化提供,所以适宜在早晨和下午进行,并且坚持每天锻炼,至少也要每周4~5天才能达到一定的瘦身效果。

  • 点火系统的改装(改装车发动机点火系统的强心针)

    在前面的文章中,我们介绍过改装车整体点火系统的工作原理和重要组成,我们也讲解了升级火花塞的重要性,今天我们就接着来讲解一下改装车点火系统升级的另外一个重要部分,高性能点火线圈。所以,升级点火线圈,只要是选择了正确的型号,在不影响行车安全稳定的前提下,这个部品的升级改装,完全是合法合规的。选择大品牌,专门为自己的爱车车型和发动机设计的升级型高性能点火线圈。

  • 扩大地方专项债(用好地方专项债)

    为保证建设资金需求,截至目前,该项目已累计发行专项债券47.3亿元,今年新发行3.77亿元。提高发行使用效率根据财政部数据,今年全国专项债务限额218185亿元;截至今年6月末,全国专项债务余额202645亿元,由此推算专项债务限额剩余空间为15540亿元。部分省份财政厅对专项债券使用管理问题突出的地市,暂停发行专项债券,推动债券资金尽快合规使用。财政部有关负责人日前表示,目前专项债券按期偿还风险可控。

  • 女性取环后需要注意哪些(女性取环的注意事项)

    避孕节育是女性产后最关心的问题,一般女性会选择一种长效的避孕方法“上环”来解决,可上环虽然避孕方便,但是也有一定的副作用,特别是到了女性正常更年期以后。在取环后2周内禁止性生活,也尽量淋浴不要盆浴。因取环后容易造成因经血量过多而产生贫血,所以多吃含铁的食物。一半女性上环正常,取环也不会出现异常,但也不排除例外。总之,上环容易下环难!广大女性朋友们要为自身的健康着想,一定要在最佳的时间内取出节育环。

  • 留得残荷听雨声诗意图(无边诗境入画来)

    支英琦在中国传统文化中,诗书画本为一体。从王维开始,诗的情怀进入了绘画,逐渐成了重要的审美标准之一。他的这种“诗画”特质,是通过精严的创作呈现的。在他的古人诗意作品中,人物无论大小,都是作品的中心。而画中的苏东坡,面容清和舒畅,神色坚毅,表现出乐观、豪迈的人生态度和丰富深厚的内心世界。

  • 杜鹃花在家里怎样才能养好(杜鹃花怎么养家庭养法和注意事项)

    如果高于32摄氏度,杜鹃花的生长会受到影响。冬春季节要给杜鹃花上些底肥,春秋季节每隔10天上一次肥料即可,主要上一些稀薄的饼肥。到了杜鹃花的花期,要给其上一些磷酸二钾。

  • 草莓冬天在花盆怎么过冬 阳台种草莓怎么过冬

    回答入冬之后,将盆栽里的草莓植株移动到室内较为暖和的地方,防止其受冻;其次减少为它浇水的次数,在土壤还没变白的时候不要浇水,以防止它受涝;另外还需要将它放置在光线稍好一些的地方,这样会更利于其过冬。

  • 草莓一天吃多少合适(每天吃多少草莓好)

    草莓一天吃多少合适草莓酸酸甜甜,气味沁人心脾,营养价值高。草莓可以润肺、健脾、补血、益气,对老人、孩子和体虚者而言,是滋补的佳品。但是,草莓性凉,一次不适宜吃太多,否则肠胃会因过寒而不舒服,一般每次食用不超过10-20颗为宜。草莓表面带有许多细小的籽,这些水果籽大多是纤维类,不能被肠道消化吸收,它们会刺激肠道蠕动,促进肠道内容物更快地排出体外。因为日常膳食纤维不足而常有便秘问题的人,就很适合吃草莓。

  • 早安简短励志语录(早安简短励志语录怎么写)

    早安简短励志语录只要追随自己的脚步,保持自己的步调,坚定的往前走就好了。转换思维,放大格局,就能开拓出一个全新的视野,为自己的迎来新生,甚至拐个弯实现了之前的梦想。有三个方法可以解决所有的问题。接受,改变,放开。世间万物,一切随缘。迷失的人迷失了,相逢的人会再相逢。你生命中的千山万水,永远印在我的生命里。

  • 宅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浅谈宅文化对中国影响的人群有哪些)

    宅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宅文化对中国的影响:宅文化造就了现如今中国的“宅男”“宅女”,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社会发展的趋势,使得中国越来越多的人宅在家里,但也仅限于青少年。宅文化对中国影响的人群大多是初中生、高中生。而且许多“宅”,长大后很多都已经处于半宅的状态。宅文化主要流行于青少年之间,成年人眼中,多数还是认为其幼稚或者无法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