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姚河姆渡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017年6月,余姚市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入选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0年8月,余姚市入选2020中国最具诗意百佳县市。余姚市历史沿革余姚得名存在多种说法,各有其论。河姆渡遗址余姚巍星路窖藏考古发掘被评为2018年浙江省十大考古发现。2019年10月,余姚通济桥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姚市,浙江省辖县级市,宁波市代管。位于中国浙江省宁绍平原。地处长江三角洲南翼,东与宁波市江北区、海曙区相邻,南枕四明山与奉化区、绍兴市嵊州市接壤,西连绍兴市上虞区,北邻慈溪市,面积1500余平方千米,列宁波市辖区县(市)第二位,比列第一的宁海县少三百多平方千米。余姚自古人杰地灵,是姚江学派的发祥地,也是王守仁、黄宗羲、朱舜水等历史伟人的故乡。余姚文化属吴越文化,余姚人属江浙民系,使用吴语。余姚河姆渡遗址是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2017年6月,余姚市被命名国家卫生城市。2017年11月,获评全国文明城市。 2018年10月,入选2018年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科技创新百强县市、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2018年11月,入选2018全国“幸福百县榜”。2018年10月22日,入选2018年全国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先导区创建名单。2018年11月,入选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入选中国县级市全面小康指数前100名。2018年12月,入选全国县域经济综合竞争力100强、投资潜力100强,2018中国大陆最佳商业城市100强、中国最佳县级城市30强。2018年12月,农业农村部确定为第二批中国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019年10月8日,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百强县市。入选2019年度全国新型城镇化质量百强县市。2019全国营商环境百强县。2019年全国县域网络零售TOP100,余姚市排名第33。
2020年5月,在2020年最新全国GDP百强榜单中排名第22。8月,余姚市入选2020中国最具诗意百佳县市。
余姚市地势南高北低,南部四明山山峦起伏,间有盆地、谷地,最高峰芦山乡青虎湾岗,海拔979米;中部姚江平原,有弧山残丘,点缀两岸;北部为滨海冲积平原。全市耕地64.35万亩,园地9.84万亩,林地72.15万亩。主要河流姚江,源于境内四明山夏家岭,自西向东流经中部,汇入宁波市甬江出海,全长109千米,境内流长54千米,支流30余条,纵横交错,织成水网。并有众多湖塘水库。牟山湖为境内最大海迹湖,正常蓄水420万立方米,四明湖为最大人工湖,总库容1.2亿立方米。全境属亚热带海洋性季风区,阳光充沛,温暖湿润,四季分明,雨热同步。年平均气温16.2°C,日照2061小时,无霜期227天,降水量1361毫米,自然条件优越。山区溪流众多,水力资源较为丰富,可开发小水电约2万千瓦,已开发9414千瓦。姚南山区萤石、高岭土和花岗岩资源丰富,有开发价值。萧甬铁路横贯中部,329国道穿越境北,姚江为浙东运河一段,水陆交通便捷。南部山区地势险要,为浙东战略要地。
余姚物产丰富,是一个农业历史悠久、农林牧副渔各业齐会的综合性农业区域。被国家授予“中国杨梅之乡”、“中国榨菜之乡”、“中国茭白之乡”、“中国蜜梨之乡”和“中国红枫之乡”称号。近年来,余姚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使全市农业向产业化方向发展,并已形成蔬菜、竹笋、茶叶、果品、畜禽、水产六大农产品商品基地,涌现了“瀑布仙茗”、“舜水蜜梨”、“国泰榨菜”等名牌农产品。
近些年以来,余姚一直跻身于全国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市之列。余姚的工业门类齐全,基础较为扎实,有“塑料之乡、模具王国”之称。余姚社会经济综合发展指数和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分别位居全国第20位和第11位。余姚不仅是全国经济实力百强县,同时还是全国卫生城市、全国科技先进(县)市、全国体育先进(县)市、全国文化模范(县)市和全国创建文明村镇活动示范点。2020年5月,在2020年最新全国GDP百强榜单中排名第22。
2020年5月20日,2019年全国县域网络零售TOP100:余姚市排名第33。2020年5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绿意百佳县市名单。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最具书香百佳县市”。2020年6月,入选“2020中国县域人口流入百强榜”,排名第五位。2020年7月,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2020年7月28日,《2020中国县域经济百强研究》 发布,余姚市排列第16。2020年7月31日,入选“2020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排名第52位。2020年8月,余姚市入选2020中国最具诗意百佳县市。浙江“2020中国最具幸福感百佳县市”榜单,余姚市列第十三位。
余姚市历史沿革
余姚得名存在多种说法,各有其论。
秦时置余姚县(一说汉建),属会稽郡。东汉建安五年(公元200年)始筑县城,为浙东古县城之一。据《太平寰宇记》所载:唐初“余姚之境东包明州,西辖上虞,为越州巨镇”,一度升为姚州(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置姚州);宋为“望县”,“东南最名邑”。元贞元年(1295年)改为余姚州;明洪武二年(1369年)废州复县。1911年11月8日(清宣统三年九月十八日)余姚“光复”;1949年5月23日余姚解放。新中国建立后,境域多次变动,最大一次是1954年,大古塘以北棉区划归慈溪县,慈溪县西部稻区、山区划归余姚县。1985年7月26日撤县设市,隶属宁波市至今。
余姚市景观名胜及古迹遗存
河姆渡遗址博物馆位于河姆渡镇。河姆渡文化,是中国长江流域下游以南地区古老而多姿的新石器时代文化(即距今约7000年前)。黑陶是河姆渡陶器的一大特色。遗址中还发现大量"干栏式房屋"建筑的遗迹。1973年,第一次发现于浙江宁波余姚的河姆渡镇,因而命名。
河姆渡遗址
余姚巍星路窖藏考古发掘被评为2018年浙江省十大考古发现。发现南宋末年窖藏坑一处,出土各类精美文物三十一件(组),包括青铜贯耳壶、熏炉、香炉等,其中铜钱多达14440枚,高丽青瓷净瓶更为国内外所罕见。
余姚舜江楼。据史书记载,舜江楼初建于元代,是由当时任余姚州判官的叶恒(今宁波市鄞县籍)设计的。楼上置有古代记时的刻漏,故民间称其为“鼓楼”。现存的舜江楼,是清光绪十一年(1885年)重建的,100年后的1985年,余姚市政府又进行了一次大修,并由当代鄞州籍书法大家沙孟海先生重新题写了“舜江楼”匾额。
兰墅园姚江码头游船。余姚是一个人文辈出的千年古城,坐拥百里姚江。游船是观赏姚江夜景的最佳方式之一,沿途会经过余姚市最繁华的地段,可以欣赏到两岸屹立的高楼以及皎洁月光下波光粼粼的江面,领略霓虹闪烁下不一样的姚城夜景。
“天下玉苑”位于大隐镇,是颇受当地人欢迎的人造景点。整个玉苑内几乎处处都能找到玉石的痕迹,也是一个很大的公园。
余姚通济桥,又名舜江桥,始建于北宋庆历年间,原系木桥,叫德惠桥,后又改名为虹桥,屡建屡毁。余姚通济桥历史悠久。桥旁立有一块石碑,上面题着“海舶过而风帆不解”八个字,可见其高大雄伟之势。余姚通济桥是余姚市城关镇的交通要冲,现存的桥是清雍正七年至九年(1729年一1731年) 重建,用木椿2100根,人工约4万,建成当时全长约90米,共106级,其特点是潮涨水不阻。2019年10月,余姚通济桥被国务院核定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余姚通济桥和舜江楼
丹山赤水位于余姚城区西南45千米处,属于四明山的一部分。这里因“红岩印溪水”而得名,景色极美,山中道教遗迹很多。
浙东小九寨地处四明山北麓,位于大隐镇芝林村,由宁波华东城集团投资开发。境内山峦连绵,山岙弯弯,竹丰林茂,溪流纵横,幽谷、溪流、古树、竹林,景色诱人,故有“浙东小九寨”之美称。
浙东小九寨
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以空气清新著称,是周边游客郊游、踏青的理想选择。游览四明山的最佳季节一般在每年的十月,此时山上的枫叶层林渐染,非常漂亮。
四明山国家森林公园
四明山地质公园是宁波市首家省级地质公园,拥有华东地区面积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古夷平面,总面积61.7平方千米,共分为三大区块。
王阳明故居。王阳明在此楼度过了他的童年时光。主楼建筑面积500多平方米,七楼七底,重檐硬山,结构简朴,气势较大,展现了浙东地区明清楼宅建筑的基本风貌。
王阳明故居
梁弄古镇地处四明山腹地,是浙江省历史文化名镇,历史上曾是浙东唐诗之路的重要驿站。唐朝大诗人李白和皮日休等都到访过此地。红色是这里的另一基因。1942年七八月份,中共浙东区党委和三北游击司令部在它下辖的横坎头村成立,标志着浙东抗日根据地的创立。此后几年,大批浙东本地和苏沪等周边地区的爱国青年来到这块根据地,投身到抗日的革命事业中。一些志士献出了年轻的生命。1944年11月24日,毛主席专门为浙东游击纵队第一届军政大会发来贺电。
梁弄古镇
余姚博物馆位于风光旖旎的余姚城区龙泉山西麓,由古建筑和现代建筑两部分和谐组合而成,是余姚一座风格独特的标志性建筑。
“景观人物大事件,美食特产全荟萃”。下期咱们接着聊浙江省—宁波市—余姚市(下)。就余姚市美食特产及著名人物做一介绍。
谢谢朋友们的关注,下期再见!
(部分图片下载自网络,如原作者有异议,请联系本文作者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