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常见电池中,镍镉电池有强记忆效应的,镍氢电池有些许记忆效应,锂离子电池是三个中最靓的仔,没有记忆效应。但事实上长时间让锂电池保持在高电量只会加速它的老化,让你的电池变得不耐用。锂电池工作原理图而放电就是嵌入负极的锂离子又重新跑回正极,实现放电过程。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因此锂电池被形象地称为"摇椅电池"。
有人曾开玩笑说当代年轻人三大焦虑是什么?答,手机电量仅剩10%,手机电量仅剩10%,还是手机电量仅剩10%。
虽然是个段子,但也反应出随着我们对手机越来越依赖,手机电量也成了我们逃不开的话题,为什么刚买手机能用整整一天,一两年后却眼看它的身子骨一天不如一天?
为什么以前你的爱机能一边狂叫“电量不足10%”,一边疯狂工作许久,而现在只能轻轻告诉你电量不足10%,然后就像林黛玉一样两眼一黑昏死过去。
手机电池不耐用成了当代人不少人的痛点,由此还衍生出许多“它好,我也好”的手机电池保养玄学,比如新手机需要三次完全充放电,手机电量不足10%再充,手机充电一定要充到100%再拔等等,那这些在市面上广为流传的手机电池保养玄学到底对不对呢?背后科学原理又是什么?
新手机需要三次完全充放电吗?新手机需要三次完全充放电,才能激活它的潜能,有人甚至迷信要像诸葛亮擒孟获那样,上演七擒七纵的戏码才能彻底驯出一块好电池,并且第一次一定要持续充12小时甚至更久,可见一块电池的第一次多么重要。
但很遗憾告诉各位,这是错的。这明显是受了以前镍镉电池老套路的蛊惑,因为镍镉有记忆效应,使用前需要激活,而我们现在使用的锂电池没有记忆效应。
你想问啥是记忆效应?简单来说就是电池仿佛有记忆能力一样,如果本次放电没有放完,那么在以后的充放电循环中,这部分没放出来的电就再也放不出来了。本质就是电池重复部分充电或放电不完全导致电池内容物结晶。
我们常见电池中,镍镉电池有强记忆效应的,镍氢电池有些许记忆效应,锂离子电池是三个中最靓的仔,没有记忆效应。
手机需要等电量不足10%再充电?大家知道一块电池是有寿命的,比如锂电池大概是500次充放循环,因此许多小伙伴坚信如果每次充满电,我都用到电量不足10%再充,或者就干脆把电池榨到一滴都不剩自动关机再充电,那是不是我的充电次数就少了,电池就更耐用了,完美!连资深数学老师都挑不出毛病。
但很遗憾这也是错的,锂电池的充电循环并不等同于充电次数,可以理解为一个放电周期,比如你今天使用了45%的电,然后晚上你把电充到100%,明天又使用了55%的电,那么这两天你使用了100%电,这样就完成了一个充电周期。
所以锂电池是可以随时充电的,就是那么任性,而且浅充浅放对锂电池更有好处。
手机充电到100%再拔?许多人就喜欢追求完美主义,一看电量低于80%就焦虑,迫不及待把电源插上,好像电量时时刻刻维持在100%才有安全感。
但事实上长时间让锂电池保持在高电量只会加速它的老化,让你的电池变得不耐用。
为什么会这样呢?我们来看看锂电池的工作原理,一块锂电池有三部分组成,即正极、负极和电解质,负极是碳材料,正极是锂的化合物,充电时有锂离子生产,锂离子经过电解质跑到负极,碳材料负极有很多微孔,这些离子会嵌入到这些微孔中,从而把电量存储下来。
锂电池工作原理图
而放电就是嵌入负极的锂离子又重新跑回正极,实现放电过程。在充放电过程中,锂离子在正、负极之间往返嵌入和脱嵌,因此锂电池被形象地称为"摇椅电池"。
从这个过程我们可以看出锂离子在负极富集越多,电量就越充足,但是有个问题是,锂离子在负极富集过多,有些锂离子就会直接变成锂金属析出,而这些析出的锂也就不在具有移动能力,所以长期保持高能状态,你的电池就会越来越不耐用。
总结所以根据锂电池的特性,浅充浅放,温度适宜最重要,所以我们在使用时应注意下面几点,一是要经常充电,但不必非要保持充满状态,同时也一定不要等到耗完电再充。二是锂电池工作温度是-10℃到45℃之间,太高太低都对电池有伤害,所以如果你是游戏党,手机散热又不太好,千万别一边充电一边玩游戏,手机过热会加速电池老化。三是如果你手机长时间不使用,那50%电量是最利于电池保存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