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族历算的缺日和重日缺日和重日བོད་ཚེས་ཀྱི་ཆད་ཆད་ལྷག2021-04-1509:39243对于缺日和重日,《时轮历精要》是这样描述的:如果同一个曜次重复出现两次,其中漏刻较多的那一天就是缺日;如果曜次跳。
藏历十五日是哪一天?缺日和重日བོད་ཚེས་ཀྱི་ཆད་ཆད་ལྷག,接下来我们就来聊聊关于藏历十五日是哪一天?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
藏历十五日是哪一天
缺日和重日བོད་ཚེས་ཀྱི་ཆད་ཆད་ལྷག
2021-04-15 09:39243
对于缺日和重日,《时轮历精要》是这样描述的:如果同一个曜次重复出现两次,其中漏刻较多的那一天就是缺日;如果曜次跳过去了,其中漏刻较少的一个是重日,实际上日期是没有重缺的。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要把太阴日和太阳日互相匹配的结果。当一个完整的太阴日相对一个太阳日多,且前后两头都多出一点的时候,这个太阳日就叫做“缺日”。相反,当一个太阴日与三个太阳日相见时,与这个完整的太阴日并行的日期就叫做“重日”。可见,由于月行步度盈缩而产生的缺日与重日,是正好相抵消的。缺日较多的,是太阳日与太阴日不相等的那一部分。
要正确理解出现缺日和重日的原理,首先要完全了解时轮历中有关太阴日和太阳日的概念。太阳日就是我们所说的一昼夜,长度等于21600息,即60漏刻,也就是现在的24小时。太阴日是根据太阴月即朔望月来定义的,一个太阴月等于29.530587太阳日,等于30个太阴日。因而一个太阴日的平均长度等于太阴月的1/30,即59漏刻、3漏分、4息、16/707息。在每一个太阴日中,月亮所行的弧长是相等的,不过由于月亮运行的轨道是椭圆的,其运行速度有快有慢,在相等的弧长中运行的时间是不相等的,最短的太阴日的时间长度为54漏刻,比一个太阳日少6刻,最长时为64漏刻,比一个太阳日多4刻。
每月的第一个太阴日都是从“合朔”的那一刻开始的,而第十六个太阴日开始的时刻为“望时”。每个太阴日的结束时刻可能在太阳日的任何时刻,时轮历是通过“五基数”中的“定曜”来求得每一个太阴日结束的具体时刻,这就是确定重缺日的关键所在。
由于太阴日的长度是不固定的,太阴日最短的时候,有时候会出现相邻的两个太阴日的结束时刻都落在同一个太阳日内的情况,这时候历法计算就会出现两个相邻的定曜曜次相同的结果,此时后一个太阴日的漏刻将接近60刻,这个太阴日就是通常所说的“一个太阳日同见三个太阴日”中的中间一个太阴日,与之相对应的太阳日日序就必须缺掉,这就是“缺日”。
当太阴日最长的时候,就会出现一个太阳日内没有一个太阴日的结束时刻落在其内的情况,这时候历法计算就会出现两个相邻的定曜曜次不连贯而跳过一个的数据结果,此时前一个太阴日的漏刻将接近60刻,也就是“一个太阴日同见三个太阳日”的情况,这个太阳日就需要以重复的方式与太阴日相对应,这就是“重日”。
黄明信和陈久金在“藏传时轮历原理研究”一文中写道:“由此可知,重日是由于月亮的近点运动而产生的。重日肯定发生在月亮的远地点附近(这时月亮运动得慢);缺日则大都发生在月亮的近地点附近(这时月行快)。当然,缺日是由月亮的近点运动和太阴日比太阳日小的双重原因产生的,即使月亮没有近点运动(也即假定月亮运动的速度是均匀的),也会出现缺日的现象。藏历中的缺日和重日是为了将太阳日序和太阴日的日序对应地配置起来而产生的,是建立在科学计算的基础之上的。”
一年总体下来,缺日要多于重日,如果一年有十二、三个缺日,一般有六、七个重日。这样看来,藏历有的月份有30天,有的只有29天。阴阳历的日期需要跟每月的月相一致,每个朔望月的长度是29.530587天,但我们不能用半天作为数量单位去记录日期,只有通过折中的多设一日或少设一日的办法来解决,这样有的月份就有30天,有的月份只有29天。农历是通过大月和小月来安排的,而藏历是通过缺日和重日的设置去实现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