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山海经》这部神作里出现了好几个重名的地方,比如钟山神。在《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所说的“钟山神”是一种人面蛇身的的怪兽,身长达千里;《山海经·中次久经》中又说它是龙首蛇身的神兽。很明显的一点是,山海经中所记述的事物,的确不是同一个时代的,据学者考察时间跨度长达2000多年。像《山海经》这么神奇的经典,怎么可以用常理去解读呢。
在《山海经》这部神作里出现了好几个重名的地方,比如钟山神。在《山海经·海外北经》中所说的“钟山神”是一种人面蛇身的的怪兽,身长达千里;《山海经·中次久经》中又说它是龙首蛇身的神兽。居住在钟山脚下的是人面蛇身的,而统领自女儿山至贾超山一带方圆三千五百里十六座山的是龙首马面的钟山神,依据地点来看,显然它们不属于同一个山脉,样子也差别很大,不可能是同一种异兽给混淆了。
无独有偶,这种同一个名字使用在不同畏兽身上的现象并非只出现过一次,还有一个更夸张的,三种妖兽同用一个名字。那就是肥遗,指的是一条四脚六翼人面蛇身的怪蛇,同时也是一只鹌鹑大小的怪鸟,还有一种是一只一头双身的大蛇。那为什么不同的怪兽作者要用同一个名字呢?难道是因为怪兽实在太多记不过来,他忘了自己前面已经用过这个名字了?
关于《山海经》的来历有很多种说法,有的说是大禹治水时期对沿途奇闻异事的“游记”,有的说是不同时期不同的作者整理补充而形成的。很明显的一点是,山海经中所记述的事物,的确不是同一个时代的,据学者考察时间跨度长达2000多年。那会不会是前面的作者写过了,后面的又给忘了,所以又取了同一个名字?
这种可能性不是没有,但很小。首先,《山海经》虽然跨度很大,时间很长,但整书的风格是完全一致的,既然不可能是同一个作者活了2000多年,那肯定是假手不同时代不同的作者了。我们都知道要续写一部作品其实难度非常大,几乎是不可能的,即使是同一个作者对自己的作品进行续写,都十分困难,更何况是数十位不同时代的作者?
可见,这些作者在续写和补充时,显然是下了很大的功夫去研究已有的内容,力求自己的撰写不要打破原有的结构和风格。既然如此,他就更不可能会犯一个名字重复使用这么低级的错误了。
再说《山海经》是我国最早的神话作品,有人甚至直接称它为我国的“上古历史”,经历了近万年的历史,后人也不可能发现不了这样一个常识,可为什么要把这个问题一直留到现在?
有可能是文字变化的结果,古代的文字经过简化变化之后,本来不同的字,只能用一个字来代替,所以本来不同的神兽,就拥有了同一个名字。也有可能是在流传的过程中,本来这个字是个多音多义字,结果随着时间的流逝,有一些生僻的义项就自然遗失了,所以本来是一字多义,完全变成了同一个字。
也有可能是不同时代的作者,对一些怪兽的看法不同,有的认为它长这样,有的认为它长那样。到了后来人,就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了,谨慎起见,只好原样保留了。
不过这么解释,就太没意思了,也太没有想象力。像《山海经》这么神奇的经典,怎么可以用常理去解读呢。我们不妨再大胆一点,会不会是,古人没有错,的确是出现了不同的动物用了同一个名字的现象,但它们只是同一个怪兽的分身?钟山神本身是一种动物,但是有四脚六翼、人面蛇身和龙首马身两个分身;肥逸则更加厉害,有两蛇一鸟三种分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