荡漾的春之美《春晓》是为数不多的老少皆宜的诗作。这就是诗人“春眠不觉晓”的原因,所以他并不感谢叫醒自己的鸟儿们。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在入仕和出仕之间摇摆纠结。孟浩然一生有很多挚交好友,王昌龄、储光羲、綦毋潜先后登科入仕,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刺激。“夜来风雨”是他对过往经历的追忆,流露着浓浓的失落和惆怅。没想到,这首优美小诗,细品之下,却处处透着忧伤,竟然成了孟浩然一生的写照。
每到春天,鸟语花香之际,我们耳畔总是想起那一句“春眠不觉晓”,伴着春天的美景,人便不由自主地欢喜。可是细细品读,字里行间却总是透着淡淡的忧伤。诗人的内心充满了惆怅和矛盾,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
荡漾的春之美《春晓》是为数不多的老少皆宜的诗作。它只跟着春的步伐,来来回回,从不考虑孩提还是耄耋。只要听到这简单的韵律,春天仿佛立时浮现眼前:
春晓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这是一首从孩提时代就听过的诗,直到成年,直到我们渐渐老去,一生中不知听过多少遍,却总也听不腻。春夜是短暂的,而酣睡时间太长,一觉醒来时,天色已经大亮了。春天的“好”,便是处处都能听到鸟儿在歌唱。想起昨夜那一场狂风,雨声潇潇,不知道花儿被打落了多少。全诗是那样地清淡,又润泽每个人的心灵。然而,我们竟粗心地从未留意诗人那淡淡的忧伤。
《春晓》的另一个故事版本你以为这就是孟浩然心中的《春晓》吗?其实,它还隐蔽着另一个故事版本。诗人运用倒叙的笔法,先写自己因失眠而被迫睡了懒觉,直到窗外的阵阵鸟鸣将他吵醒,他才意识到错过了春日的晨曦。倘若细细品读,便能体会到诗人于字里行间流露出的遗憾,哪怕只有一日晨曦,错过了,也便是错过了。而今日的晨曦,与昨日、与明日都不相同,人生的每一天都不相同。
然而,他并不感谢叫醒他的鸟儿们,因为接下来的倒叙则讲了他昨夜的遭遇。诗的下半厥讲到,昨天风雨交加,声音之大,吵得诗人一夜无眠,他担心院中种下的花儿,不知被打落了多少。这就是诗人“春眠不觉晓”的原因,所以他并不感谢叫醒自己的鸟儿们。
这首诗与孟浩然的一生有什么关系要理清这首诗与孟浩然一生的关系,还是先来说一说他的一生都经历了什么。孟浩然生于盛唐时期,看惯了大唐的繁华,也深受“写而优则仕”的社会思潮影响,少年时期立志用世,可惜他终此一生都与仕途无缘。仕途困顿的孟浩然经历过漫长的痛苦和绝望,但他坚持本性原则,并不媚俗世故,而是选择了古代文人的终极大道——归隐。据说,他曾隐居鹿门山。不惑之年再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而后又游学太学,赋诗以名动京师,令一座倾服。后面,他被招至张九龄门下做了幕僚,不久后再次隐居。
可以说,他的一生就是在入仕和出仕之间摇摆纠结。“春眠”代表隐居之意,而“闻啼鸟”则是出仕的志向在他内心翻滚。孟浩然一生有很多挚交好友,王昌龄、储光羲、綦毋潜先后登科入仕,对他来说,无疑是一种刺激。他的内心怎样不起一点波澜,然而命运却与他开了一生的玩笑。他在四十岁的年纪进京赶考,却名落孙山,这样的打击使他的人生走向了另一条路。“夜来风雨”是他对过往经历的追忆,流露着浓浓的失落和惆怅。那些被打落的花儿,则是他内心里面泛起的冲动和希望。
没想到,这首优美小诗,细品之下,却处处透着忧伤,竟然成了孟浩然一生的写照。可见,诗如人生,而人生却未必如诗。
特别说明:以上图片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