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直以来承诺食品卫生安全高指标的星巴克,却犯了使用过期食材这种最低级的错误,实实在在地寒了消费者的心。此次事件充分反映了星巴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巨大疏漏。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和违规惩处力度。此次事件,星巴克官方虽回应迅速、态度诚恳,但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只靠“公关”,不然星巴克在中国的信誉也只能“过期”了。
星巴克为什么只有金卡?——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现在小编就来说说关于星巴克为什么只有金卡?下面内容希望能帮助到你,我们来一起看看吧!
星巴克为什么只有金卡
——本文系红网第七届全国大学生“评论之星”选拔赛参赛作品
12月13日,据《新京报》报道,星巴克品牌旗下无锡的两家门店频繁触碰食品卫生安全的法律红线,大量使用过期食材、篡改保质期、垃圾桶和吧台抹布共用等,其主管、店员对此不仅“视而不见”还“言传身教”。12月14日,@星巴克中国官方回应承认使用过期食材,并已对涉事门店进行闭店整改,中国内地所有星巴克门店立即启动食品安全标准执行情况的全面自查。
近年来,餐饮行业频频曝出食品卫生安全问题,被消费者称作是“星爸爸”的知名咖啡品牌——星巴克也“翻了车”。以普通“打工人”的工资条件来看,星巴克的饮品物价偏高,但是消费者依旧心甘情愿“高价买单”,不过是为了更好的餐饮服务。一直以来承诺食品卫生安全高指标的星巴克,却犯了使用过期食材这种最低级的错误,实实在在地寒了消费者的心。此次事件充分反映了星巴克食品安全监管体系的巨大疏漏。
按理来说,星巴克这种没有开放加盟的直营模式,其旗下门店都是直接监管,管理起来相对加盟连锁店应该要容易很多。而身为知名大品牌的星巴克“翻车”一事,只能说明品牌为了利益最大化,而忽视消费者的食品安全以及企业的社会责任已是常事。衡量企业品牌价值,归根究底是以消费者对其商品质量和服务的评价作为“价值尺度”,消费者最基本的安全权都无法保障还何谈企业价值?星巴克所标榜自己秉行的“金标准”若是没有落到餐饮服务的点滴,也只是纸上谈兵罢了。
星巴克这样企业历史悠久、企业文化成熟,具有一定社会影响力的企业来说,履行企业的社会责任是必要的。企业对社会负责任与否关乎着企业的品牌形象,品牌形象又与其利益相关。对消费者负责任、对其员工负责任、对社会负责任的企业,才是能长远发展的。反之,一味地追求利益最大化而“本末倒置”的企业,品牌形象一旦“塌房”了,损失的不只是利益还有信誉,正可谓“赔了夫人又折兵”。
当然,食品卫生安全关乎公民人身安全,只有企业内部的监管是不够的。相关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和违规惩处力度。媒体作为社会公共利益的守护者也应持续关注食品安全问题。广大消费者作为直接利益相关者,其力量是庞大的,有利于推动健全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制度体系。
此次事件,星巴克官方虽回应迅速、态度诚恳,但食品安全问题不能只靠“公关”,不然星巴克在中国的信誉也只能“过期”了。
文/成燕珠(重庆大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