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AB,CD,EF在图中表示晨昏线的是?1问题要找出晨昏线,晨昏线是昼夜更替的界线,首先是太阳光照直射南回归线,那么在北半球是夏季,所以太阳光照不可能从赤道平分,所以排除CD,EF跟太阳光照斜交也不可能,AB与太阳光线垂直,因此晨昏线是AB。甲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在北半球物体运动向右偏。12月22日正午12点。太阳直射点变化主要原因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存在夹角。
高中有关地理地球运动的意义这一章节是考试经常考的内容,要想高中地理拿高分数这一章节必须过关,所以今天我继续讲解这类题型。
上图为太阳光照示意图和某地正午太阳高度角规律变化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AB,CD,EF在图中表示晨昏线的是?表示地轴的是?2 图中甲乙丙丁哪个地区表示正午12点? 什么地点的物体运动向右偏移?3 太阳直射的纬线是多少,直射的日期时间是多少?图中过后一个月内甲地白昼变化情况? 且昼夜变化情况?太阳直射点变化最主要的原因是?4甲乙丙丁四处正午太阳高度角年变化规律与图太阳光照示意图相符合的是?首先我们先大致看一下图,再结合问题来回答,总之,这道题问题比较多,要仔细分析。1问题要找出晨昏线,晨昏线是昼夜更替的界线,首先是太阳光照直射南回归线,那么在北半球是夏季,所以太阳光照不可能从赤道平分,所以排除CD,EF跟太阳光照斜交也不可能,AB与太阳光线垂直,因此晨昏线是AB。地轴与赤道垂直,所以CD是地轴。2太阳光照直射丙为白天中间经线,丙为正午12点。甲受地转偏向力作用下在北半球物体运动向右偏。3太阳直射南纬23°26S。12月22日正午12点。图中过后一个月太阳直射点向北移动,甲地白昼逐渐变长夜逐渐变短,白昼任然短于夜长。太阳直射点变化主要原因是赤道平面与黄道平面存在夹角。这是为什么呢?如果没有夹角地球永远出现春秋二分的情况。4从太阳直射点移动图可以看出一年中出现两次太阳直射点,分别是3月和9月太阳高度角达到90度,所以可以判断出这地点在赤道上,因此太阳光照示意图中的乙地点。这道题是高中比较基础的专题,主要考察对这一章节的理解,主要理解熟悉图形变换,因为这图变形比较多,只要理解了,图不管怎么变换都是大同小异。有不懂的可以问我,欢迎支持留言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