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孟子所取得的成就,显然是和他母亲的智慧及教导分不开的。孟子在母亲的影响下,非常注重礼仪,倡导人性本善,他认为人出生时就是善良仁厚的,之所以出现恶人,是由后天环境造成的。孟子告诉人们,做人最起码要懂得礼貌,才会有好的机遇。可是有一天,孟子的妻子摊上大事了,孟子因为妻子不当的行为,要和妻子离婚。孟子回到家中,看见妻子如此豪放,顿时火冒三丈,指责妻子不守妇人礼仪。
被奉为“亚圣”的孟子,是我国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历史典故“孟母三迁”的故事家喻户晓,这个故事让人们认识到,教育后代要重视环境,正所谓“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如果孩子没有一个成长的好环境、好伙伴,那么就会接触社会上不良的习气,不能树立正确的三观,连起码的礼仪都不懂,长大后就很难出息。而孟子所取得的成就,显然是和他母亲的智慧及教导分不开的。
孟子在母亲的影响下,非常注重礼仪,倡导人性本善,他认为人出生时就是善良仁厚的,之所以出现恶人,是由后天环境造成的。孟子告诉人们,做人最起码要懂得礼貌,才会有好的机遇。
古人是非常重视礼仪的,我们知道不同朝代的古人,见面打招呼的方式都不相同,仪式感很强。比如互相抱拳,两手合十作揖,下蹲礼节等等,男人和女人的礼节也各不相同。过去的女人大多数是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女人的礼节都表现在家族中,要是破坏礼节,就要遭受惩罚。
孟子的妻子平时在丈夫面前,也是一副毕恭毕敬的样子,不敢有半点违背礼仪的言行。可是有一天,孟子的妻子摊上大事了,孟子因为妻子不当的行为,要和妻子离婚。究竟是什么大事呢?说起来还真是个趣事。
有一天孟子外出,他的妻子一个人在屋子里,看见没人,就开放一回,把两条腿叉开伸着,在古代来看,女人这样的姿势有点不雅。孟子回到家中,看见妻子如此豪放,顿时火冒三丈,指责妻子不守妇人礼仪。孟子去到母亲的房间,对母亲说妻子不讲礼仪,不配为妇,我要休妻。他的母亲问其缘由,孟子说她伸开两腿坐着,我都没法说,太不像话了。孟子母亲反问他,你是怎么知道的?孟子说我亲眼所见啊。孟母说这就是你的不对了,妇人没有错,全是你的错,是你没有礼貌。
孟子母亲说《礼记》上讲,有礼貌的人进屋前都先要问一声,谁在里面;准备进厅堂的时候,先要高声传扬;要先打招呼让里面的人有个准备,再迎接以礼相待,不能搞突然袭击,进屋时还得眼往下看。你没有通报妻子一声,是你没礼貌。妻子闲居在家,看家没人,姿势放开一些有什么过错?孟子觉得母亲言之有理,自己不也有不雅姿势的时候吗?于是听从母亲的话,不敢休妻。孟母维护媳妇,批评孟子,是明事理懂礼节之人,要是碰到挑拨离间的恶婆婆,媳妇就惨了。要知道古代妇人被休回娘家,就没脸见人了,有的甚至会轻生的。
人们总是看别人没有礼仪,而不严于律己。孟子嫌弃妻子动作难堪没有礼仪,这是因为封建社会制度下的“三从四德”,是妇女身上的枷锁,即使在自己丈夫面前,也不敢越雷池一步,哪还有人身的自由可言。同样是女性,孟母对儿媳呵护有加,对孟子的批评一针见血,孟母的一顿训斥,让孟子心服口服,认识到自己对妻子的言行太过分了,说到底就是根深蒂固的男尊女卑思想。
孟子这个趣闻,对我们很有启发。在社会这个大环境中,与人交往更要懂礼节。事业上有成就的人,大多数是讲礼貌的人,正因为他们礼貌待人,才受到别人的尊重,在前进的路上有困难时,得到朋友们的帮助。反之有的人平时不讲究礼貌,一副趾高气扬的样子,在自己遇到困难时,帮助你的人就很少,机会也会与你擦肩而过。
现在老祖宗传下来的礼数,已经深刻在华夏儿女的心中,只是形式上有所变化而已。在社会交往中,女人更要有礼有节,因为懂礼数的女人更能左右逢源,结交好运。有的人往往忽略社交场合上的礼仪,在穿戴上倒是挺讲究的,当然穿戴整齐也是对人的尊重,但是刚见面时必要的礼节不能含糊,礼节也要有仪式感,让人觉得你非常的重视这次见面,这样才能取得社交活动的成功。
我们要掌握一些社交礼仪知识,想要建立良好的社交关系网,就要在细节上下功夫,比如在称呼上就很有讲究,接触到哪个阶层的人,用恰当的称谓,能让人对你心生好感;在行为上也要得体,不说阿谀谄媚的话,礼节适当更能引起人们的尊敬。礼貌礼节,不是巴结人,是互相的尊重,是高素质的表现。
孟子对妻子的态度,你有什么看法?欢迎留言讨论。
想了解更多精彩内容,快来关注文学漫漫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