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美容
当前位置: 首页 美容百科

一号工程正式启动(这项投入5000万元的)

时间:2023-05-29 作者: 小编 阅读量: 2 栏目名: 美容百科

然而,由于投资规模过大,他的报告一度被搁置了。此前,中国尚未有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碳通量系统性观测研究。在国际上,北美和欧洲温带森林是被广泛认可的两大碳汇区。于贵瑞团队通过观测,发现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具有巨大潜力的“亚洲东部亚热带森林碳汇功能区”。ChinaFLUX作为FLUXNET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成之日起就与其他区域的通量观测网络开展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

来源:【中国科学报】

文 | 《中国科学报》记者 冯丽妃

随着“双碳”行动的深入推进,当前与“碳汇”相关的研究正如火如荼展开。

作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主力军,中科院很早就对生态系统碳循环和碳汇功能研究进行了布局,其中就包括我国首个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基础工程——中国陆地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研究网络(ChinaFLUX)。

自2002年建成以来,ChinaFLUX这项诞生于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背景下的“001”号基础工程,见证了中国碳循环研究的三次浪潮,填补了全球陆地生态系统在东亚季风区碳氮水通量观测网络的区域空白,在国际通量网络中发挥的影响力日益增长。

20年见证三次浪潮

谈起ChinaFLUX的诞生,中科院院士于贵瑞对20多年前的情景记忆犹新。1999年,从日本千叶大学应招回国的他,成为中科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的一员,并加入了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的建设和科学研究工作中。

CERN是由孙鸿烈院士等中科院老一辈科学家在1988年建立的。经过20余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一个涵盖农田、森林、草地、荒漠、湿地、湖泊、海洋、城市生态系统,分布于全国的野外观测、科学研究、技术示范及科技服务基地,成为全球长期生态研究网络及我国野外台站体系中的核心网络。

于贵瑞认为,在生态系统观测体系中,生态系统碳循环研究十分重要。他希望在全国能够建立一个以服务全球变化和碳循环科学研究为主要目标的通量观测专项网络。

国际上在1995年就计划设立一个全球通量网络FLUXNET,并倡议发展欧洲、北美和亚洲的区域网络,对全球陆地生态系统碳水通量和能量通量进行网络化的定位观测研究。日本在1997年就加入该网络,而中国当时相关研究处于空白状态。

“能否以CERN为基础,建立专项观测技术系统,发展长期观测联网运行的通量观测体系呢?”在该想法的驱使下,于贵瑞回国后向中科院相关部门递交的第一份报告,就是陈述中国应对气候变化问题及生态系统碳通量观测的重要性,并建议投入千万元级规模的经费,建设基于CERN的通量专项观测研究平台。

然而,由于投资规模过大,他的报告一度被搁置了。

正当他觉得平台建设推进没有希望时,好消息来了。彼时,中科院启动知识创新工程,在全院选拔布局具有战略性的前沿科技项目,他的建议报告成了当时科学院拟开展全球变化前沿研究的重要组成部分。

2001年,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重大项目“001号”——“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正式启动。

该项目由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黄耀和于贵瑞共同担任首席科学家,于贵瑞为项目负责人,对森林、草地、农田、湿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机理、碳储量和通量、生态系统建模及国家尺度集成分析开展综合研究。

该项目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建设ChinaFLUX,于贵瑞回忆:“当时的总项目经费为5000万元,其中1/3被用于启动建设中国通量网。”

这个专项平台的主要任务是什么?“它不只是关注二氧化碳,同时还对氮、水和能量通量进行协同观测,为人们理解生态系统过程、物质循环、能量平衡及其耦合关系提供核心参数,认知中国每个典型生态系统的物质和能量交换特性,理解其空间变异和动态变化规律,为中国区域生态系统碳收支评估和模拟分析提供高频观测数据。”于贵瑞向《中国科学报》解释。

据介绍,经过20年发展,ChinaFLUX观测研究站点已从2002年首期的6个扩展到目前的79个,其观测样地涵盖了中国主要的陆地生态系统类型,极大地增强了我国通量观测研究的实力。

在于贵瑞看来,ChinaFLUX的发展历程经历了过去20年中国碳循环与碳汇研究的“三次浪潮”。

第一次浪潮是以“001”号基础工程为开端。此前,中国尚未有生态系统碳循环过程及碳通量系统性观测研究。在ChinaFLUX及中国陆地和近海生态系统碳收支研究项目的带动下,掀起了中科院及全国碳循环过程研究的第一波浪潮。

第二次浪潮以2011年中科院战略性先导科技专项启动的“应对气候变化的碳收支认证及相关问题”(简称碳专项)为标志。该专项中的“生态系统固碳现状、速率、机制和潜力”项目,是由中科院植物研究所方精云院士和于贵瑞共同担任首席科学家,于贵瑞为项目负责人。

“现在,大家使用最多的基础数据和核心结论大多来自‘碳专项’的碳储量调查和碳通量观测。这次对全国的碳核算非常系统,从过去单一的森林资源清查走向全面的碳清查,涵盖了森林、灌丛、草地和农田等主要生态系统类型,重点评估了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的植被、凋落物和0~100厘米土壤的碳储量大小、空间分布特征,并对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进行了概算。”于贵瑞说。

现在,在“双碳”目标的驱动下,中国的碳循环与碳汇研究进入第三次浪潮。今年3月,中科院启动实施科技支撑“双碳”战略行动计划,ChinaFLUX已经累计获取了近20年的碳水通量观测数据,将为实现国家“双碳”目标提供更为重要的理论和数据支撑。

五大“硬支撑”,填补国内外空白

在过去20年中,ChinaFLUX这一超前布局的基础科学平台,已成为我国碳氮水通量及循环过程研究,特别是理解我国陆地生态系统碳汇功能时空变化机制的“加速器”。

它支撑了一大批国家重大研究项目及国家基金项目,产生了一批创新成果。例如,基于“碳专项”对16000个调查样地的清查成果,核算出中国陆地生态系统碳固率为每年10.96亿吨二氧化碳,中国区域碳汇量占全球的7.2%~15%;确认了中国高强度碳汇功能区主要分布在东北林区、南方丘陵和西南山地。

在这些重大研究项目带动下,ChinaFLUX也发展成为CERN的一个特色鲜明的专项观测研究网络。2012年,“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的创建及其观测研究和试验示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一等奖。

同期,基于ChinaFLUX完成的“中国陆地碳收支评估的生态系统碳通量联网观测与模型模拟系统”和“陆地生态系统变化观测的关键技术及其系统应用”研究成果分别获得2010和2011年度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不只是在国内,该网络的建设和运行还有效填补了亚洲季风区观测研究的区域空白,成为FLUXNET中的重要区域性网络。在国际上,北美和欧洲温带森林是被广泛认可的两大碳汇区。于贵瑞团队通过观测,发现了一个长期被忽视的具有巨大潜力的“亚洲东部亚热带森林碳汇功能区”。

该区域的净生态系统生产力(NEP)年总量约0.72 Pg C,高于两大已知碳汇区;其高强度的NEP是由于氮沉降增加、较低的林龄结构和适宜的气候特征相叠加所带来的。

ChinaFLUX作为FLUXNET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建成之日起就与其他区域的通量观测网络开展了密切的交流与合作。2007年启动的“A3前瞻计划项目”,目标就是基于中国、日本、韩国的通量网的碳水循环合作研究,量化东亚地区碳源/汇的分布及强度,并认识碳循环的自然及人为驱动机制,形成亚洲区域重要的国际合作研究平台。

谈起ChinaFLUX的“能力”,于贵瑞表示,目前这一基础性科技平台主要发挥着五大“硬支撑”作用。

首先是对不同区域的不同类型生态系统碳氮水通量变化进行联网式的动态监测;

其次是系统开展多环境因子控制实验,以揭示生态系统结构、过程和功能对全球变化的响应和适应;

其三是在生态系统、区域及国家尺度上探讨碳氮水循环及其耦合过程机理、生物控制机理、环境影响机理以及空间变异机制,发展生态系统科学理论和观测研究技术体系;

其四是开发生态系统模型及数据—模型融合系统,评估中国及全球的碳氮水及能量通量的时空变异;

其五是提供原始科学数据服务,供本平台之外的生态和地理以及地球系统科学领域的大尺度资源环境或全球变化问题整合研究、模拟分析或科学预测。

“我们的长期目标是服务两个重大国家需求:应对全球气候与环境变化、维持区域和国家可持续发展。”于贵瑞说。

“把中国的事办好,也就是对世界的贡献”

过去20年ChinaFLUX的建立与运行,培育了我国生态系统通量观测、碳氮水循环及其耦合过程研究科学生长点,实现了我国碳氮水通量观测研究事业从无到有、由国内起步走向国际前沿的跨越式发展。

ChinaFLUX已连续16年举办通量观测理论与技术培训班,得到了国内有关研究机构和人员的广泛参与,有力支撑了我国通量观测研究的持续发展。该平台的建设和科学研究还带动了我国林业、气象和农业部门以及部分高校的碳水通量观测站的建设工作。目前全国范围内已经建设了100多套通量观测系统,形成了具有相当规模的国家尺度碳、氮、水和能量通量观测研究体系。

站在中国及科学院碳研究第三次浪潮的新起点,下一步要怎么走?“当前的迫切任务是构建和完善科学基础,加强协同观测研究,同时加强人才培养。”于贵瑞说。

他表示,指导实现“双碳”目标的科学基础是全球气候变化和全球碳循环及其互馈关系。目前应用于指导“双碳”目标的基础理论和方法学还存在诸多不确定性,迫切需要回答与此直接关联的基础科学问题,例如碳中和技术和措施的气候效应、自然碳汇形成与维持机制、自然和人为碳汇的容量及增汇增长潜力,等等。

“把中国的事办好,也就是对世界的贡献。”于贵瑞说。

《中国科学报》 (2022-08-08 第1版 要闻 原标题为《20年,这项工程见证中国碳循环研究三次浪潮》)

编辑 | 赵路

排版 | 志海

本文来自【中国科学报】,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推荐阅读
  • 巴西暴雨对大豆的影响(农产品的收割和种植)

    巴西暴雨对大豆的影响作为世界重要的大豆产区,巴西马托格罗索州遭受暴雨袭击,大豆产量损失严重,影响到巴西国内大豆及大豆油市场。巴西马托格罗索州的农畜官表示,受恶劣天气影响,马托格罗索州连续普降大雨达一周之久。马托格罗索州的大豆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三成,此次大豆受损数量将近50万吨,这对巴西国内大豆市场和大豆油市场的影响不可小觑。

  • 梦见小白兔子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 梦见小白兔子是什么意思周公解梦女

    梦见小白兔子,精神直觉上的认识和跳跃。小兔子被放出来表示精神重获自由,并且对过去的婚姻有了本质的认识。梦见手抱小白兔子、捉小白兔子,代表你会有客人到访,未有爱侣的将会觅得一个终生伴侣。梦见小白兔子梦见白兔,必有贵人所接。《敦煌本梦书》梦食白兔,吉。疾病者梦此,不用药亦有转机;怀孕者梦此,生女大贵,凡事皆吉。《敦煌本梦书》梦见兔子是吉兆,梦见养兔预示着你会远离灾祸,幸福平安。

  • 有多少人叫赵羽(赵羽迎融媒体时代)

    这一媒体的报道使“报纸消亡论”广为传播,继而引发众声喧哗、各抒己见。2008年10月,美国颇具影响力的报纸《基督教科学箴言报》宣布,将在2009年3月停止发行印刷报刊。实际上,菲利普·迈耶的“报纸消亡论”,不过是指出了纸媒的减少和衰落,并没有全盘否定纸媒的存在。

  • 二本选什么专业比较好就业(刚过二本分数线可以选择的专业)

    目前来说,专科应该是最难就业的,不仅要受到专业的限制还要受到学历的限制。而且本科生升职都是非常有利的,发展也是相当不错的。而且,这个专业的分数并不是特别高,有很多院校基本上是压线就能上。稳妥才是最重要的。对于这样的学生,只有一个原则,能走本科绝不走专科。这个概率只有一半。这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吃了大亏了。要知道,事物都是有概率的,就像复读一样,概率就是一半一半。高考的目的就是为了考大学,好就业。

  • 描写起床的优美句子(描写早晨的优美段落)

    睡眼惺忪迎接黎明,刷牙洗脸手要轻。阳光给我好心情,享受清新好空气。一杯热饮好甜蜜,家有人伴好温馨。新的一天,新期待,美好生活常伴您!早晨,美丽的、雄赳赳的和气昂昂的公鸡用激扬的叫声报晓着黎明的到来,此起彼伏地歌唱着。乡村慢慢地睁开睡眼惺忪的眼睛,在一阵舒服中醒来。一片无色的光线透过心爱的窗帘,照射在脸上。我快速地起床后,拉开帘布,推开窗户,浅吟低唱的微风轻轻地吹进,伴随着一股清鲜的气味扑鼻而来。

  • 我的世界里生成的村民怎么不干活(我的世界都有什么模式)

    我的世界里生成的村民怎么不干活?以下内容大家不妨参考一二希望能帮到您!我的世界里生成的村民怎么不干活村庄里面的村民,是有耕种范围的,自动农田需要远离村庄64格才能正常干活。玩家们可以在游戏中自由选择模式,在各种模式中体验不一样的有趣玩法,在生存模式中享受打怪、冒险等多种乐趣,在创造模式下享受当创世神的乐趣。

  • 九江德安春节期间黄码人员核酸检测点

    健康码黄码人员需接受必要的核酸检测、健康监测等措施。请提前报告社区,并在做好防护后再前往以下黄码人员核酸采样点。提交成功后,县区解码专员会在24小时内在线审核,实现网上转码全闭环操作。如还有其他需要解答的问题,请与属地指挥部或社区工作人员联系。

  • 四成网售儿童内裤不达标(网售4成儿童内裤抽检不合格)

    网售4成儿童内裤抽检不合格继不合格童鞋被曝光,儿童内裤也出了问题!前段时间,广西消委会委托广西产品质量检验研究院,对儿童内裤进行了测评结果发现:有四成网售儿童内裤不合格!!!涉及多个品牌,谨慎给孩子穿在这次测评中,消委会的工作。

  • 春节搞笑拜年祝福语(盘点春节搞笑拜年祝福语)

    春节搞笑拜年祝福语事业百尺竿头,爱情甜在心头,挣钱富得流油,祝你:好事连连,好梦圆圆!祝我最亲爱的朋友在新年里高举发财大旗,紧密团结在以人民币为核心的钱中央周围,坚持潇洒基本原则,把握艳遇、与钱俱进,把幸福的道理走到底!甭管大海再多水,大山再多伟,蜘蛛再多腿,辣椒再辣嘴,总之春节你最美!新年将至,为了地球环境与资源,请减少购买传统纸制贺卡,你可在大面值人民币上用铅笔填上贺词,寄给我!

  • 炖牛肉的方法(牛肉的炖煮方法)

    炖牛肉的方法炖牛肉时,应使用热水,不可用冷水,因为热水可以使牛肉表面蛋白质迅速凝固,防止氨基酸流失,保持肉味鲜美。旺火烧开后,揭开盖子炖20分钟以去除异味,然后加盖,改用微火,使汤面上浮油保持一定温度,以起到焖的作用。将少量茶叶用纱布包好,放入炉中与牛肉同炖煮,肉不仅熟得快,而且味道清香。加些酒或醋炖牛肉,可使肉更软嫩。放几个山楂或几片萝卜,令牛肉熟得快,而且可以驱除异味。